“5萬、6萬、8萬、10萬……”近日,在中國稀土[1.97 -2.48%]貿易圈里流傳著這樣一組價格一路飆漲的數據,據業內人士稱,這代表著前期稀土出口配額非法買賣的交易金額。不同于以往1萬、2萬甚至低時僅有幾千、幾百元的成交價,今年由于中國稀土顯得格外珍貴,即使開價出現了數倍的暴漲,令很多逐利者苦惱的依然是“有價無市”。
“不是價位不夠高,實在是國家給的(配額)太少,沒人舍得賣?!痹S多業內人士都表示,往年交易火爆的市況如今已變得格外冷清,出口配額“一噸難求”。
伴隨國家的多項重拳出擊,中國稀土出口企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配額緊缺。據商務部發布的配額指標數據統計,2010年,中國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這在中國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而與此同時,一項有關現行配額分配是否“合理”、“科學”的爭論也正愈演愈烈。已實行多年的配額制度,某種程度甚至已被看成是近年導致中國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保護缺失的“禍端”之一。
配額和訂單、生產能力不匹配
“今年的價格肯定還要漲,我覺得還沒有‘爆發’?!睆V東一位沒有出口資質的稀土貿易商張先生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自己的配額都不夠,怎么會向外邊賣出?”“10萬元的漫天要價其實是在推脫,真實情況是誰都舍不得賣?!庇浾呓找再I家身份聯系國內多家擁有稀土配額的稀土廠商,幾乎都得到了同樣明確的回答。
張先生告訴記者,盡管國家明令禁止,但這些年配額買賣早已是稀土行業公開的秘密。雖然自己的公司沒有資質,但每年也都能弄到一些國外訂單,他就會想辦法買點配額,再聯合有資質的企業“混著”出去。至于其他有資質的企業之間相互買賣配額,更是司空見慣。
“主要受配額制度的限制和傾斜,很多稀土生產企業得不到配額。相反,一些非生產型的貿易公司,卻通過各種渠道得到配額。這樣勢必會造成實際配額和實際訂單、生產能力的不協調。沒有生產或訂單少的貿易商,如果得到的配額量大,就會向企業買產品出口,或者直接把配額賣給企業出口?!卑^一家大型稀土企業的匿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證實了這個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據2005年公開報道統計,內蒙古自治區的稀土企業當時購買的出口配額就相當于分配配額的1.9倍,企業普遍感到配額不足,因此買賣需求旺盛。而這些年,隨著國家稀土出口的日益收緊,業內人士透露,類似買賣應當是有增無減。
出口配額大降近40%
盡管有價無市,今年配額價格的持續暴漲和賣家的格外吝嗇,也是事出有因。
“今年不論有沒有出口資質都很難做,配額的確太少,許多廠家不得不忍痛放棄到手的訂單?!睆埾壬蛴浾弑硎?。
按照慣例,國家商務部應在上年底和當年中發布該年度的稀土出口配額數,分為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兩種類型。在商務部7月發布的《2010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的通知》中記者看到,2010年下半年配額總數(內、外資合并以后)共計7976噸,加上上半年,2010年中國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數僅為30258噸,相比2009年的50145.1噸減少近40%。
“近2萬噸的削減絕對是史無前例?!痹趪冶3至硕嗄?萬噸上下總配額的配給制度下,多家稀土出口企業對今年形勢都表示出“驚嘆”,“尤其是下半年的配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0%?!?nbsp;
事實上,中國下決心收緊稀土配額的信號始于2007年,當時國家對稀土生產的計劃由指導性調整為指令性。自2007年起,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萎縮外(當年出口配額為47448.7噸),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年減幅超過15%。
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2009~2015年)》更是明確提出,2009年至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過35000噸。
“將來的配額買賣估計會越來越貴、越來越難了?!睂τ谄饍r超10萬的配額報價,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不排除個別稀缺元素有可能達到這個數目,但也有可能是表明推托之意。大家普遍配額緊缺,一噸難求,因此10萬元寧肯加到給客戶的報價里,也沒必要賣給別人了,否則也會丟失客戶?!?nbsp;
對于出口配額大幅削減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記者采訪的多位企業人士都表示出了相對樂觀。畢竟相比過去較大的出口量和“土”價錢,現在即使出口減少,也能從持續看漲的稀土國際價位中得到一定補償。
原有制度不利于資源保護?
2010年,“出口配額”在中國稀土貿易圈里絕對是個“尤物”,備受寵愛卻又飽受爭議。尤其對于現行分配制度和權重計算方式,都被業內吵嚷著要求改革。
“出口配額買賣本身的出現就體現了目前實行的出口配額分配辦法有不科學的地方?!北贝罂v橫合伙人雷春昭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其中的主要矛盾就在于配額限制打破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供求平衡,而且是相反的。
眾所周知,內蒙古是中國稀土生產重要的省份,而這些年成倍的配額缺口及諸多的買賣成交,都昭示了這一配給制度在客觀上已經失衡。顯然,配額的分配不均是促成配額非法買賣的首要原因。